“既然检测后无异常,为什么还经常‘失灵’?”杨先生表示很疑惑,此后这款被4S店检测为“无异常”的倒车雷达又多次出现“失灵”,但4S店却以“部分障碍物无法识别”为由试图搪塞,对此,杨先生表示:“如果是不同的障碍物,那倒也有可能属于倒车雷达的识别盲区2025年正规长沙配资平台,但同一个花坛,倒车雷达时而正常识别,时而识别失灵,而且时而白天失灵,时而夜晚失灵,这就明显属于质量问题了吧。”
更让杨先生不能理解的是,在多次碰撞、多次与4S店沟通无果后,4S店售后人员却表示:雷达只是开车时的辅助功能,具体驾驶情况还需驾驶员自己来把控,即便因雷达失灵导致的撞车事故,也与理想方没有关系。
记者查询后发现,类似倒车雷达、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功能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有关部门强调,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部分车企也在合同中明确表示,辅助系统不承担事故责任,但若因辅助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否又如理想所说与品牌方没有关系?
对于杨先生的案例,风口财经致电理想汽车官方客服,客服表示会协调相关部门处理,并承诺会在24小时之内给到答复,但截至发稿已过去两周时间,记者和杨先生并未收到任何答复。
展开剩余56%中国法学会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申宪伟认为,杨先生案件的关键点是雷达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杨先生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已经证明雷达预警存在缺陷,那4S店的检测结果便不能作效,理想雷达确实属于质量问题,应该承担相应的事故赔偿责任。”申宪伟表示,因雷达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理想厂商应该承担相应的事故赔偿责任。
申宪伟强调,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辅助驾驶事故的归责边界并不清晰,只是强调以驾驶人担责为原则,但这并不代表车企可以完全免责,然而事实却是很多车企会以“辅助”二字“逃避”责任,让车主自行担责。
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不少新能源车主遇到传感器故障、雷达失灵等辅助驾驶问题,大多维权无门,一位来自广东的车主这样评价:“一边宣传智驾有多好,一边出了问题又开始甩锅说智驾不能太靠得住,所有话都让他们说了。”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高级产业研究员郭妍妍表示,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责任主体是由汽车制造者、销售者、程序开发者、汽车所有者、实际操作者等多方主体组成,就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定责原则很大程度不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难以按照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归责。
郭妍妍建议,通过制定更为细致和明确的管理办法,让责任划分有据可依。此外,通过技术手段保留车辆的核心数据和运行信息,能够帮助事后厘清事故原委或可成为责任划分的依据。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编辑:刘建2025年正规长沙配资平台
发布于:山东省配先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